查看原文
其他

献策国家发改委,偶木提出儿童友好36计

O&M 偶木景观 2023-11-15
2021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发布“我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言献策活动“公告,面向社会征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意见和建议,公告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https://hd.ndrc.gov.cn/yjzx/yjzx_add.jsp?SiteId=361

偶木景观长期关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致力于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玩“的城市环境,本次也在城市空间、交通出行、社会环境等方面,为该活动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现结合NEO-play工作室以往研究,全文转发如下:
 


很高兴能以这种形式参与到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工作,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我和团队一直在努力为城市中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而不论是在教育、设计、还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语境下,“更好的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点就是——好玩


让城市更“好玩”是一个社会性的议题,要保障玩耍的权利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参与,所以今天我就以一个城市建设从业者以及一位父亲的身份,提出以下让城市更好玩的策略建议。



背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发布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也指出为儿童而设计城市的重要性:虽然城市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安全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儿童的权利和需求往往是被严重忽视的。

我们先来看一些研究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数据非常令人担忧。
 


而在人口密集用地紧凑的大型城市中,这些问题更加严重。根据北京日报在2019的一项调查,北京市儿童的肥胖率平均高于全国水平十个百分点。儿童的肥胖将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对于儿童的损伤是远大于成人。

那么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又如何呢?

 
如今的家长们也许更加关注孩子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未能对以上令人痛心的数据给予足够的重视。幸运的是国家已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儿童友好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在为儿童的生存发展做出努力,全社会也愈加认识到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能为儿童带来的益处,一个鼓励儿童在户外玩耍,嬉戏的城市,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在身体健康方面,玩耍可以促进健康的大脑发育、提升运动技能、促进骨骼健康、降低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而在心理健康方面,玩耍可以提高社交技能、共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儿童自己评估环境风险的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意志力、适应力和创造力。

让城市更好玩,不仅可以为儿童带来身体上的益处,更能为他们的成长发育带来广泛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孩子们在哪玩?

为了创造一座更好玩的城市,我们首先要把目光聚焦在儿童的主要活动环境。大多数儿童的日常生活常常局限于三个区域:家、学校和游乐场。尽管这些空间多是为儿童而设计和存在,但孩子们在这里都会受到成年人的严格管制,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去独立适应环境,或取得空间的掌控权。

因此我们以家和学校作为两个重要的支点,以步行街道和城市公共空间建立一个提供玩耍和学习机会的复合网络。
 


儿童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往往是乘坐车辆,他们的活动只能在特定的有组织的场地以及游乐场上进行,它的问题就在于用车辆交通的尺度去组织儿童的日常行动。而建立和发展儿童友好型城市,首先就要以步行的尺度和方式,建立“玩耍”的网络,并融入城市结构之中。

为儿童创造更多在社区和城市中探索、玩耍、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的机会。

根据儿童的日常活动特征,这一网络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所支撑:城市公共空间、步行街道、高密度住宅区以及学校和教育空间。


儿童友好城市三十六计

因此本文将针对以上四个特征空间提出如下的建议:

1.城市公共空间

1) 鼓励体育锻炼:用好玩的措施鼓励孩子进行有益健康的肢体活动。比如蹦床、秋千等。

2) 鼓励在“等候区”的玩耍:利用图书、游戏设施、涂鸦墙等激活公交站、地铁站和公共建筑的等候区。

3) 大自然的小空间:将带有自然野趣的小空间融合到城市网络中,保证生物多样性,提供让孩子们接触真实大自然的机会。

4) 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和场地:将城市中未被利用的闲置空间留给孩子们自由发挥,如道路和河道的桥下。

5) 让玩成为学习的工具:学习的机会应被融入在整个城市之中,用设计鼓励孩子们通过游戏和艺术去学习。

6) 鼓励代际间的玩耍:鼓励全年龄段人群共同参与城市中的玩耍。

7) 给儿童参与权和掌控权:引导儿童参与到设计和建造中,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8) 激发想象力:过度的设计和过多的卡通造型设施反而会限制儿童的想象力,可以通过改变高差、材质、界面等方式丰富可玩性,而不是替孩子预设好一切。

9) 与建成环境的互动:可以结合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立面,设置粉笔墙、攀爬器材等方式,让孩子与城市里的建筑发生互动。


2.步行街道网络

1) 儿童设施的步行可达性:主要指学校等儿童设施的服务半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住所距离学校800米以内,他们步行和骑车上学的意愿将高出5-10倍。

2) 规划儿童日常线路:在城市规划阶段要设计好儿童最有可能上学的路线,并将儿童友好措施集中在这些路线上。

3) 稳静化街道设计:尽量减少儿童上学所要穿过的人行横道数量,并在儿童通行线路沿线实施交通稳静化措施。

4) 街道与步行道分隔:在儿童通行路线上,车行路与人行道之间应使用植物或景观家具进行分隔。

5) 安全人行横道优先:人行道应该优先设置在儿童通行线路上,尤其是学校这类更重视安全的教育性场所附近的十字路口。

6) 活跃的沿街界面:确保将儿童日常通行的线路,设计在拥有更活跃界面的街道上,以实现被动监管,这些商铺也可以为儿童提供安全庇护。

7) 营造好玩的路线:在指定的路线上布置好玩的游戏或者迷宫,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区,鼓励他们独立出行。

8) 儿童友好导视系统:在区域内提供指示牌,以向公众指明,哪些路线和区域是基于儿童友好而设计的。

9) 儿童自行车线路:保证人行道有足够的宽度,让孩子们可以安全骑车通行。


3.高密度住宅区

1) 保证共享空间的可达性:如社区内的绿地、小公园,应该从住宅楼可以直接抵达,而不需要穿过道路

2) 社区内的被动监管:开放的共享区域应能从窗户和阳台直接看到,这可以让邻居在家中就能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

3) 社区代际间的娱乐:一个儿童友好的空间,也应该能够让所有年龄的人群都能够得到享受,代际间的互动也更能让儿童理解他人,获得经验。

4) 鼓励被动玩耍:在住宅楼大厅和走廊等区域,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相互了解、学习。

5) 鼓励社交:设置为儿童考虑的公共信息板,供他们发布或展示信息。

6) 鼓励分享:在公共区域设置可以交换玩具和书籍的活动和空间。

7) 公共空间:鼓励多功能使用的公共空间,让儿童在住宅楼内获得丰富的感知和体验。

8) 建筑设计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在保证消防的前提下,有助于存放儿童的交通工具或园艺工具。

9) 在室内/外公共区尽可能增加自然元素:让儿童在观察和劳动中获得知识及成就感。


4.学校及教育空间

1) 模糊校园的边界:学校的边界可以采用低矮的栅栏和种植围合,以营造接纳、包容的界面。

2) 共享利用基础设施:学校的基础设施应被适当开放,让儿童非上学时间能够使用,与社区和城市之间共享。

3) 在公共空间的学习:社区和城市作为学校的延伸,都可成为获得学习机会的场所。

4) 闲置的教室和公共空间可用作卫星教室:便于对校内和社会开展丰富的课外课程。

5) 在公共区域展示学生的作品:这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6) 让学生参与校园空间的设计: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7) 与周边机构/商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进行不同的职业体验。

8) 组织园艺及种植养护项目:可由学校或社区以及相关组织主导开展,以种植活动促进孩子们学习、社交、表达。

9) 通过多样的“玩耍”行为,让儿童进行学习。 



‍‍作者简介:王梓斌  

偶木景观  合伙人/规划总监  

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 

智慧城市规划师/自然教育践行者‍‍


作者推荐文章:
《访谈 | O&M × 王梓斌:空间的诗性
《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我们如何看设计行业未来?|偶木答CLA提问
《不想只做“KFC”?这10条原则助你创造更好玩的游戏场地
《偶木专题 | 当我们谈起儿童友好设计
《偶木 | 熊孩子出没,请注意!
《儿童友好 | 一千个游乐园,也抵不过一座懂你的城市
《LAB 4006 | 儿童场所设计回归儿童视角









设计品牌



#NEO-play计划#
#城市微笑#
#有点艺思#
#元氣花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